发布时间:2024-12-23 07:31:33 来源: sp20241223
从3%字头降至2%字头,2024年伊始,银行消费贷可谓是异常火爆。“哪家银行利率低?”“哪家银行额度高、放款快?”……“内卷”之下,金融消费者有了“议价”空间,货比三家认真挑选。银行也通过上新产品、发放优惠券、拼团等方式下调利率水平,以期在“价格战”中争得一席之地。
五年前,消费贷还不是银行发力的主要方向,房贷和商业贷一直都是大头,这几年,消费贷逐渐崭露头角,频频出圈。扩内需、促消费,2024年,在扎实基本面的支撑下,消费贷也将进入新一轮的发展周期。不过,火热之下暗藏隐忧,信贷资金被违规挪用至以贷养贷、购买房产顽疾难消,也考验着银行的风控能力,也有银行担忧,放量之下,收益与成本难以两全。
“内卷”血拼
2024年,各大银行零售端“内卷”成为新常态。
望望(化名)工作的是一家股份制银行,他在这家银行做个贷经理已有近8个年头,与国有大行不同,股份制银行消费贷往往授信人数较多,所以利率也通常高于国有大行,望望清晰地记得,三年前,行内消费贷利率最低水平还维持在5.6%左右,三年多的时间,这一水平已低至3%。
不久前,行内推出了龙年迎春消费贷福利活动,符合条件的借款人年化利率最低可以达到3%,望望第一时间就把这个“好消息”推向了意向客户。“今年,行内给我下发的‘开门红’指标是1000万元,要加把劲争取完成任务。”望望说道。
从2024年消费贷“开门红”营销市场来看,求贷心切可谓是银行的真实写照,“价格战”之下,消费贷利率可谓是一探再探,多银行的消费贷利率普遍降至3%左右,还有部分银行消费贷利率降至2%字开头。
额度和贷款方式也“卷”出了新高,与常见的“顶额30万元”不同,多家银行面向存量房贷客户、新市民、高级人才等火热营销100万元的高额消费贷产品,在抵押物的加持下,贷款额度甚至可以高达500万元,且部分产品的最长贷款期限达到10年。
消费贷在激发消费、提振投资等方面发挥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为了提高业绩,抢拉优质客户,也有银行推出了拼团业务,如果是同一家机构的工作人员,参团人数较多,则可以享受到最低利率的优惠。
利率越来越低,风潮越来越猛,吸引了大批想要申请的借款人,阳阳(化名)就是其中之一。
“您好,您已满足我行消费贷用户资质要求,可以申请一笔贷款。”“我行消费贷优惠力度空前,利率最低可以做到3%。”最近一段时间,陆陆续续收到了来自不同银行的营销短信,让他心动不已。
“去年,消费贷的利率都非常低,为了缓解消费压力,我就借了一笔产品,当时的利率是3.4%,现在有银行竟然降到了3%,更低了。”在采访过程中,阳阳告诉北京商报记者,“利率这么低,正是办消费贷的好时机,我准备再联系客户经理,看看有没有更划算的优惠券。”
远在浙江的康恺(化名)最近也收到了来自银行发放的优惠券,由于不是银行的优质客户,2023年在测算消费贷额度时,银行给康恺审批的消费贷利率为6.8%左右,审批额度仅有5万元。“2023年下半年工资和公积金有所上涨,再加上我积极偿还信用卡,现在叠加优惠券后,银行审批的消费贷额度最高为20万元,利率为3.68%,虽然不是最低,但我已经很满意了……”
超低的年化利率和无抵押的优势,已使得消费贷成为现阶段的最佳贷款产品之一。发力之下,“开门红”战果显著,一股份制银行北京分行人士透露,截至1月24日,消费贷款日均较2023年(年日均)上浮3.8%;也有华中地区城商行人士直言,消费贷“开门红”营销成果非常良好。
将时间线前移,2023年,在银行加大消费信贷投放力度的背景下,以消费为代表的短期贷款增速明显,人民银行发布的2023年金融统计数据报告显示,2023年全年住户短期贷款增加1.78万亿元,而2022年这一数据为1.08万亿元。
低利率之下
将时间倒推至五年前,消费贷并不是银行展业的重点,可以说,银行并不那么重视这个业务,房贷才是各银行的主要优质资产。当时不少借款人的观点还停留在,房贷是普通人这辈子可以借到最便宜、期限最长的资金,不考虑提前还贷。但就在2022年,这一风向突然发生了变化,一些年轻人率先投身提前还贷的热潮。
“还贷潮”将银行打了个措手不及,优质、长期、利率较高的资产流失,并不是一件好事,在审时度势中,消费贷亦成为撬动业务增长的下一个优质资产。
一家城商行个贷部门负责人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直言,最近几年,消费贷业务的变化可以堪称为巨大,一方面是业务规模不断扩大,涉足消费贷市场的金融机构逐步增加;另一方面是消费贷的贷款场景不断丰富,已经深入居民消费金融需求的方方面面。
“让利是消费贷的根本,正因为在银行贷款中占比较小,所以银行贴得起。”一位熟悉消费贷业务的银行人士向北京商报记者介绍了银行补贴中的“腾挪术”,“消费贷在银行贷款中较低,占比较大的还是房贷、商业贷款,为了完成让利,银行会将商业贷款中的一部分利润用来补贴消费贷,达到降息的目的。”
广发银行北京分行零售信贷业务部总经理景淳也同样称,目前,各家银行的利率已经由2022年的4.6%左右降至目前的3.6%左右,各家银行的消费贷产品普遍有了质的变化,有的细分消费方向、消费场景,有的细分消费人群。对银行来说,金融行业不仅有盈利目标,还要坚持金融的政治性和人民性,提振消费市场同样也是银行业的责任和义务之一。
大中型银行自带规模效应、实力雄厚,自然不担心成本问题,但对地方银行来说,消费贷是否真的好做?这就不得不提影响银行贷款成本的主要因素:前期营销、贷款利率、贷款期限、后期业务维护费用。前期营销的费用,如线上制作电子海报、宣传消费贷业务,线下举办“开门红”抽奖活动,吸引借款人。贷款利率方面,利率越高,银行赚取的收益越多,成本受影响越小;反之,当利率越来越低,银行赚取的收益就越少,覆盖成本的资金也随之减少。再来看贷款期限,长期限贷款的成本高于短期贷款的成本,叠加借款人逾期、追诉等后期因素,都在无形中推高了银行的成本。
一家地处西部地区的农商行个贷部门人士坦言,“我们现在对消费贷业务是想放款但不敢放太多。一方面,在促消费的大背景下,发力消费贷成为常规动作;但另一方面,也要控制成本问题”。
“虽然现在银行还处于盈利状态,但我们无形中已经感到了一种压力。”这位农商行个贷部门人士称,“如果未来消费贷利率降得更低,不排除会出现无法覆盖成本的情况,需要找到新的平衡。”
控制运营成本,平衡收益要同步进行。有银行人士认为,更低的消费贷利率确实可能会影响银行的盈利能力。但银行在获客方面的竞争压力也较大,需要通过降低利率来吸引客户。在这种情况下,银行可以通过优化负债结构、提高运营效率等方式来降低成本,提高盈利能力。同时,银行也应注重客户的综合贡献度,不仅仅是关注贷款利率,还要考虑其他方面的收益。
急速扩张的隐忧
根据正规的申请流程,消费贷贷款用途主要覆盖于家装建材、旅游消费、综合消费、教育留学、健康医疗、大额消费品等种类,但在调查过程中,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一些贷款中介正是利用了消费贷低利率、无抵押等特点,怂恿消费者支取偿还房贷或进行债务重组。
但随着消费贷市场逐渐“白热化”,一些银行也开始“剑走偏锋”。“银行最新消费贷产品,额度最高做到100万元,不看征信不看负债!”有贷款中介在社交媒体吆喝银行推出的“开门红”消费贷产品,在贷款中介的营销中,消费贷仿佛成为了“万能贷款”,可以降低月供、增加信用额度、延长贷款期限、进行债务重组。
贷款中介李斐(化名)向北京商报记者介绍,“我们的‘开门红’基本都是和银行同步进行,对接的也是各家银行营销的‘开门红’产品,利率可做区间在3.5%—5%左右,如果客户是优质企业的员工,征信资质较好,利率最低可以做到3%。放款的客户中,有20%都将这笔贷款拿去还房贷或付首付,30%以上的客户用来进行债务重组,以贷还贷,还有一部分客户则将这笔钱用作其他投资事宜”。
当北京商报记者明确提到利用消费贷偿还房贷是违规行为时,贷款中介则提到,“都是这样的操作方式,只要放贷资金不直接流入房地产,那就不是违规”。
为了印证贷款中介这一说法,北京商报记者向多家银行进行了咨询,银行人士均作出消费贷购房是违规操作的答复,不过也有一部分银行个贷经理并未进行否定,只是晦涩表示“确实有客户这样操作”。
而对于客户是否能用消费贷偿还存量剩余房贷的问题,有地方银行人士称,“虽然这个方式可行,但需要通过取现、转账等方式‘倒一手’。之前也有客户借我行的贷款,偿还了其他银行的房贷,客户觉得利率很低,也非常划算”。
金融消费者有需求、贷款中介推波助澜、银行默许,多方配合之下,个人消费贷款管理不到位,信贷资金被挪用顽疾难消。对违规行为,监管也多次重申,突出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风险防控,严查挪用消费贷款资金,防范房地产泡沫风险。
一个普遍趋势是,银行虽然还是“爱”着消费贷,但是对“下沉”客群开始了明显的收口,也更加强调“风险与规模并重”。景淳直言,目前,各家银行都在加强针对消费贷款用途的贷后管理,以广发银行北京分行为例,我行内设贷后资金流向监测系统,如发现借款人资金用途异常,将会及时介入对客户进行警示,并核验贷款资金具体用途,视情况还会采取收回贷款、暂停贷款额度等必要措施。
北京寻真律师事务所律师王德悦建议,银行应强化客户身份验证,确保客户身份的真实性和准确性,防止不法分子利用虚假身份进行套利活动;应建立可疑交易监测系统,对异常交易进行实时监控和分析,一旦发现可疑交易,应及时报告并采取相应措施;提高金融产品的透明度,向客户充分披露各类费用和风险,帮助客户更好地了解产品特点,避免因信息不对称而导致的套利行为。
如何行稳致远
在负债端成本不断上升的背景下,消费贷已成为银行资产配置的较好选择。推动消费贷规模平滑稳定扩张、控制高成本存款的总量和价格双向优化,有助于缓解息差收窄压力。
受LPR(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多次下调、持续让利实体经济以及存量贷款重定价等多重因素影响,银行息差下行压力依旧不减。从A股上市银行公布的三季报来看,六家国有大行净息差指标悉数下降。股份制银行当中,平安银行、华夏银行、招商银行、浦发银行等银行净息差指标全部下降。整体来看,据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披露的数据显示,2023年三季度,商业银行净息差为1.73%,为历史最低值。
未来,金融与场景的融合仍在加速,消费贷“突飞猛进”仍将态势不减,差异化也成为各家银行共同追寻的方向。在接受采访的过程中,多位银行人士对消费贷金融场景拓展期待满满。
景淳透露,根据发展规划,广发银行在2024年的消费贷业务中,将大力支持扩大内需,以信用消费贷为抓手,加大对数字消费、绿色消费、新能源汽车等消费热点的金融支持。
亦有银行人士提到,银行可以针对不同消费场景、不同客户群体、不同贷款期限等,提供差异化消费贷产品,满足更广泛群体和应用场景的需求;可以通过一站式线上化服务,简化流程,提高效率;同时,针对客户开展个性化服务,满足客户不同场景下的服务诉求。
发力消费贷,需要多方合力。苏筱芮指出,从监管角度看,监管机构可根据区域经济特征,鼓励金融机构在属地化经营过程中大力开拓相应服务,也可搭建相应的信息共享或是服务平台,畅通金融消费者群体与金融机构之间的沟通桥梁。
王德悦进一步建议,监管应完善法律法规,明确业务规范,为消费信贷市场的健康发展提供有力保障。同时,强化市场监管力度,防止不正当竞争和违规行为,确保市场的公平、公正。对于银行等金融机构来说,应注重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在追求业务增长的同时,严格把控风险,确保信贷资金的安全。此外,银行还需不断提升服务质量,优化客户体验,满足消费者多样化的需求。
近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对政协十四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第01384号(财税金融类100号)提案的答复中也提到,下一步,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优化对消费重点领域的金融政策支持。鼓励金融机构积极开发符合不同消费群体特点的金融产品和服务,以满足新市民需求为重点,开发更多适销对路的金融产品,鼓励住房、汽车等大宗商品消费,围绕教育、文化、体育、娱乐等重点领域,加强对服务消费的综合金融支持。
消费者也应当学习基本的金融知识,了解消费信贷的风险和责任,提高自身的金融素养。王德悦提醒称,树立理性消费观念,避免盲目消费和过度借贷,根据自身经济实力和消费需求合理安排借贷;增强自我保护意识,了解自身权益和规则,防止消费信贷欺诈和不良信贷行为。
一方面是扩内需、促消费的需要,另一方面是银行同业竞争激烈,随着市场“蛋糕”不断做大,消费贷也必将从火热回归至理性,迎来属于自己的“繁花”。
北京商报记者 宋亦桐 【编辑:曹子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