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科学家精神闪耀时代光芒

发布时间:2024-06-05 06:15:24 来源: sp20240605

原标题:让科学家精神闪耀时代光芒

“那时候我们白天工作,晚上有时还要演习,半夜起来躲在防空洞里。”在“许身国威壮河山——纪念邓稼先百年诞辰生平事迹展”活动现场,中国工程院院士胡思得坐在轮椅上,指着墙上的相关展品,向周围人回忆起他参与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研发时的工作情景,难掩激动的心情。

5月30日,第八个全国科技工作者日当天,庆祝全国科技工作者日暨中国科学家博物馆首展活动成功举办。话剧表演、现场展览、颁发证书……活动借助多种形式向广大科技工作者致以节日问候和崇高敬意。

中国科协主席万钢在致辞中表示,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当前,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刻演进的新形势、新挑战、新机遇,面对多学科交融汇聚、大团队协同融合的发展阶段,我们要不断深化对科学家精神内涵的认识,结合自身的学科特色、专业属性和时代特征,总结凝练老一代科学家的精神品质、思想体系、科研理论和学术规范,进一步传承发扬、守正创新,让科学家精神在我们每个人的身上闪耀时代光芒。

时代向前,但科学家精神初心永恒。精神弘扬离不开物质载体。一封亲笔信、一张设计图、一架观测仪……在这些陪伴科学家成长的一个个“老物件”中,老一代科学家们的崇高精神和无穷智慧得到彰显。

在社会各界特别是有关科学家亲属的大力支持下,中国科学家博物馆已收藏入库“老科学家学术成长资料采集工程”15年来获得的500余位科学家的实物原件资料14.7万件、数字化资料34.5万件。中国科学家博物馆已成为目前国内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类型最广泛的科学家珍贵历史资料收藏库,未来也将成为研究阐释、活化弘扬科学家精神的策源地和中国科技工作者的一座精神殿堂。

珍贵的科学家历史资料展示着新中国科技发展的辉煌历程,也承载着老一代科技工作者的共同记忆和历史情感。展览现场,不少头发花白的参观者被相关展品勾起了回忆。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退休教授周广业站在展出的中国科学院院士胡仁宇照片前告诉记者,胡仁宇曾担任他学生时期的辅导员,“每一个学生的名字他都记得牢,待人非常好。”回忆起年轻时与胡仁宇亦师亦友的融洽关系,周广业十分感慨。

科学家精神是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不竭力量之源,更是值得深入挖掘的创新文化宝库。万钢表示,要立足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和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不断推动学科交叉、理论创新、学术繁荣,促进科技与文化艺术之间的灵感沟通和成果交流。

活动中,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学生话剧团将科学家故事与话剧艺术结合,推出话剧《雕虫沧桑》,讲述我国杰出昆虫学家周尧潜心科研,坚持以农业科技报国的感人事迹。

“以前我觉得农学就是‘种地’,但在参演话剧中越来越多了解周尧教授事迹后,我慢慢感受到,国家发展、社会进步都离不开农学,这是一个大有可为的学科。”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大二学生陈家钢告诉记者,他已经决定要在农学领域继续深造,以实际行动传承科学家精神。

庆祝活动上,中国科学家博物馆联合体正式宣布成立。中国国家博物馆、上海交大钱学森图书馆、科技日报社等66家单位成为首批成员。联合体旨在创建科技界博物馆资源共享平台,为各成员协同发展提供支撑与服务,整合资源、优化布局,共同开展藏品征集、文物保护、展览策划、巡展宣传等联合行动。

(记者 都 芃)

(责编:郝孟佳、李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