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1-07 11:10:01 来源: sp20250107
希望田野勤耕耘 高原大地绘新图
—我区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日喀则市白朗县嘎东镇马义村村委会副主任普琼手捧丰收的麦粒,高兴地说:“高标准农田建设为我们节省了大量的人力,实现了农业机械化,让未来的生活充满了希望。”
“感谢村党支部解决了我的就业难题,在家门口上班,既能挣钱又能就近照顾家里,真是太好了!”在查果拉山物流仓储库房做管理员的昌都市卡若区城关镇通夏村村民扎永高兴地说。
2023年,昌都市卡若区城关镇通夏村党支部坚持主题教育与农牧民增收互促并进,依托通夏村微型产业园区资源优势,先后推荐遴选14名本村群众到园区卡卓纺织厂、查果拉山餐具清洁厂以及物流仓储库房就业,靶向发力破解本村就业难题。
近年来,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区各级各涉农部门聚焦“四件大事”聚力“四个创建”,持续抓好稳粮、兴牧、强特色,推动农业农村工作迈上新台阶,守底线、抓发展、促振兴,紧盯脱贫户持续增收、帮扶产业提质增效、高原和美乡村建设等,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取得新实效、乡村振兴取得新进展。
农牧民收入不断增长
增加农牧民收入是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关键目标和中心任务,必须确保我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到较高水平。
2023年,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高位推动下,各级各部门坚持把增加农牧民收入作为“三农”工作的首要任务,千方百计挖掘增收潜力、拓宽增收渠道,确保农牧民增收工作目标不变、责任不松,力度更强、标准更高。
2023年,全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924元,直逼2万元大关,增速9.4%,高出全国水平1.7个百分点。围绕农牧民收入“四大来源”,早谋划、优机制、重协调、强考核,落实各类资金69.4亿元,强化农牧业龙头企业引育和产业链补链延链,调整优化牲畜出栏补贴政策,推动出台促进城乡居民增收若干举措,全年各季度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稳居全国前列。
把牢“两条底线”抓落实,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2023年,我区粮食生产再创佳绩,共落实粮食播种面积291.88万亩,其中青稞222.87万亩,产量达108.87万吨,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责任得到全面落实。完成续建和新建高标准农田67.4万亩,复耕撂荒地2.39万亩。青稞良种覆盖率达93%,主要粮食作物(青稞)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71%以上。严格落实防返贫动态监测帮扶机制,监测范围扩大至7000元(含)以下,组织开展防返贫监测帮扶集中排查,强化部门预警联动,落实“一户一策”帮扶举措,切实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
农牧业发展提质增效
打好农牧业提质增效攻坚战是自治区党委、政府部署的一项重要任务。全区严格按照部署要求,加快出台农牧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牧场、龙头企业规范有序发展的激励政策,扶持壮大农牧产业经营主体。2023年,新增国家级农牧民合作社示范社40家、自治区级龙头企业12家;遴选打造龙头企业亮点示范14家,农牧业招商引资签约项目19个、协议资金27.34亿元;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农产品地理标志和名特优新农产品总数达301个,首次创建全国有机农产品基地4个,成功发布第二个区域公用品牌“西藏羊绒”。
同时,着力打造农牧科技创新平台,坚持产学研结合,集中攻关青稞、牦牛等高原特色农牧业核心种源、高效种植养殖、农畜产品加工等技术,不断提高科技对农牧业的贡献率;顺利启动青稞种业国家育种联合攻关和青稞、牦牛、牧草3个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试点;完成农业种质资源和农业外来入侵物种两项普查工作;“山南市农作物种质资源库”“那曲市娘亚牦牛保种场”等8家单位被认定为自治区级第二批种质资源保护单位。
乡村建设稳步推进
统筹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布局,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我区深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统筹做好农业农村和乡村振兴项目建设,不断完善农业农村基础设施条件,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2023年,共建设宜居宜业和美村庄220个,完成人畜分离7.7万户、户厕改造3.99万户。
同时,进一步规范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和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管理,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土地股份合作、农村乱占耕地(住宅类)建房专项整治、解决承包地细碎化四项试点工作成效初显;深入推进村庄清洁行动,如期完成农牧区户厕改造、偏远乡村生活垃圾环保处理试点工作;成功创建第三批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镇1个镇和10个村,入选第四批全国“文明乡风建设”典型案例1个。
美好蓝图需要实干来描绘。自治区农业农村厅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我区将进一步扭住农牧民增收中心任务,紧盯粮食安全和防止规模性返贫底线,立足科技创新和农村改革,积极完善思路举措,大力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中国西藏新闻网) 【编辑:李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