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士专家纵论“大食物观与粮食安全”

发布时间:2024-11-01 09:00:58 来源: sp20241101

原标题:院士专家纵论“大食物观与粮食安全”

“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是大食物观保障粮食安全的体现。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解决吃饭问题,根本出路在科技。”日前,2023中国农业农村科技发展论坛暨中国现代农业发展论坛在南京举办“大食物观与粮食安全”院士报告会。报告会上,多位院士专家围绕主题发表了见解。

生物育种科技是确保粮食安全的重要手段。

“2022年,我国的粮食进口量占全年我国粮食总产量的19%。因此,持续提升食物种类和质量越来越重要。”中国工程院院士万建民指出,“在我国,良种对增产的贡献率是45%。但是在发达国家,这一数据达到了60%以上。发展生物育种科技是确保粮食安全的重要手段。我们要加快生物育种原始突破,包括跨学科领域的综合系统布局,加大生物数据、大数据智能设计等基础算法和模型的研发,推进生物育种和应用场景的深度结合和应用。”

食品制造面临很多新任务。具体来说,包括食品资源问题、提升食品加工效率问题、丰富营养与风味的问题等。

“我们认为,应提高制造效率,对不符合低碳等相关要求的食品制造单元进行替代,重新构建加工流程。”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坚表示,“生物技术正在重塑世界,食品产业正在进入一个大时代,我们需要生物技术与食品产业全方位地交叉融合,以推动食品产业发展。”

树立和践行大食物观,端牢端好中国饭碗,要求我们着眼全局和长远,从整个自然生态系统出发,探索更丰富的食物来源渠道和更合理的营养膳食方案。

怎样通过做好资源研究来提高大豆产能?中国工程院院士盖钧镒指出:“我国是大豆资源大国,如何充分利用这些资源,还有待挖掘。目前,仍有许多难题没有得到解决。比如大豆的叶霉根腐病,现在还没有绝对的抗性基因。根据过去的工作经验,我们在对资源的研究中要充分利用数千年来产生的自然变异,结合标记辅助技术来创造新的种质材料。未来,我们需要加强攻关,集中力量进行创新。”

保障粮食安全要树立大农业观、大食物观。设施农业能促进肉蛋奶、蔬果、水产品的有效供给,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多元化的食物需求。

“设施农业能够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要求。以蔬菜为例,食物是人类生存的基本,其中蔬菜是食物供给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来说,每人每天要吃300—500克蔬菜。如果按每人每天摄入500克、全国人口14亿进行初步计算,全国每天需要消耗70万吨蔬菜。因此,我们要以大食物观为指引,高质量发展设施农业。”中国工程院院士喻景权在报告会上强调。

(记者 马爱平)

(责编:郝孟佳、李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