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14 11:05:30 来源: sp20241114
中新网 上海2月3日电(记者 范宇斌)卯兔追冬去,辰龙报春来。春节将至,长三角各地“村晚”纷纷上演:舞台上,演出的是身边“民星”;舞台下,欢闹的是邻里乡亲。
有人说,“现在最有年味儿的地方是农村”。“村晚”与“春晚”有一字之差,但都营造了浓浓年味。今年,长三角各地“村晚”呈现“乡土味”“文化味”“时代味”“创新味”,一道道够味的“年节大餐”正在一个个乡村如约上演。
浙江绍兴举办的“村晚”活动现场。 范宇斌 摄甲辰龙年,“龙味”浓浓。在2024年“我们的村晚”浙江省主场活动开场表演《龙腾四海》中,长兴百叶龙、平湖九彩龙、奉化布龙、开化香火草龙、萧山河上板龙等特色舞龙队齐刷刷亮相,演员们踏着节奏翻蹬、踢跳,将中国龙演得活灵活现。
除了舞台上的龙,在江苏徐州睢宁县双沟镇举办的2024“小镇里的中国年·我的村晚我的村”活动现场,锣鼓声中,旌旗飘飘,金黄的“巨龙”昂首向前巡游,演员们带着旱船、毛驴、花轿等道具,边走边演。
“村晚”受老百姓欢迎,离不开“乡土味”。大部分节目由村民自编、自导、自演,取材于乡村故事,通过精心编创,将乡音乡情、乡愁乡韵浓缩于一方舞台。
村民化妆准备“村晚”表演。 范宇斌 摄在浙江,非遗号子《拔篷·启舱》与现代说唱歌曲《四季行舟》相结合,唱出了海岛渔民一年四季在海上漂泊的风雨兼程;在安徽,黟县柯村镇举办“村晚”现场,近一半的节目都由当地村民表演,雉山凤舞、黟县傩舞、龙凤呈祥、闹灯会等具有古徽州浓郁民俗文化的非遗表演,让村民们从田间地头走上“村晚”舞台。
在上海,金山区廊下镇举办的“2024海上和美乡村村晚”,上海歌手黄龄与国家级非遗项目“奉贤滚灯”跨界合作,呈现具有浓郁江南风韵的歌舞;京剧、沪剧、越剧等不同剧种的戏曲名家携手当地戏曲文化爱好者同台献艺;沪上知名笑星联袂带来的情景独脚戏,令现场观众捧腹大笑。
“村晚”将一台好戏送到了村民家门口,同时各地特色文化被展现得淋漓尽致。
欢天喜地的舞龙、曲调悠扬的民歌、唱腔婉转的黄梅戏、气势豪壮的徽剧……安徽“村晚”举办地黟县是古徽商聚集地和徽文化重要发祥地,一台“村晚”精彩演绎了当地深厚的文化底蕴。
浙江是“村晚”的发源地。1981年,中国第一场“村晚”诞生于浙江丽水庆元县月山村。如今,“村晚”在浙江遍地开花。在杭州桐庐莪山畲族乡,畲乡特色节目精彩演绎;在金华武义王宅镇,婺剧必不可少;在丽水古堰画乡,犁秧田、打稻谷、捉泥鳅等乡村场景搬到“村晚”舞台……
时代变迁,如今的“村晚”更显“时代味”。
“2024海上和美乡村村晚”讲述了新时代、新农村与新农人的质朴故事。84岁的金山菜饭阿婆李菊观走上舞台。她从小就跟祖辈学烧菜饭,是“廊下土灶菜饭制作技艺”非遗传承人。她于2007年在中华村开出了第一家农家乐,就此成为当地乡村旅游的“滋味担当”。
上海“村晚”还展现“国际范儿”。2024严家湾“村晚”邀请当地村民和国际社区友人齐聚美丽乡村,一起看“村晚”、吃年糕、写“福”字、逛非遗市集。来自上海英国外籍人员子女学校的学生还带来中国鼓、舞龙《欣欣向龙》表演。
江苏张家港长江村的“村晚”主角是村民和企业职工,压轴节目诗朗诵《长江传承》以两代长江人对话的形式,展现了长江村从一个贫穷的小渔村,经历“一朵绿萍”到“一根导轨”,再到“一张股票”“一粒良药”的崛起历程。
“村晚不仅要让老人开心,还要团结年轻人。”江苏徐州马庄村“村晚”导演郑强认为,对于在外奋斗的年轻人来说,回老家看一场“村晚”,质朴的乡愁和泥土的芬芳能治愈人心。在他的策划下,当地“村晚”出现了街舞、武术等潮流元素,欲借此吸引更多年轻人。
“村晚”变“村玩”,“创新味”愈加凸显。安徽的“村晚”上,除了传统舞台表演,还举办了赏民俗、送春联、品美食、展非遗、选购农特产品、电商直播带货,打造“文艺演出+非遗展示+民俗体验+文创集市”的文旅活动新场景。
在这方舞台上,村民是真正的主角,人人都可以上台做“民星”,也让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更为充实、更具品质、更有韵味。南京大学社会学院副教授陆远表示,“村晚”呈现原汁原味的乡村故事,展示村民最熟悉的乡土文化,希望这方舞台更质朴、更地域、更生活,让农民成为文化的创造者和享用者。(完)
【编辑:黄钰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