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界热议清洁能源发展:构建新型电力系统 培育绿色发展新动能

发布时间:2024-11-15 19:01:12 来源: sp20241115

  当前,大力发展清洁能源,推动经济社会绿色低碳转型,已经成为国际社会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普遍共识。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深入推进能源革命,控制化石能源消费,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

  在3月26日至28日举行的2024中国国际清洁能源博览会上,与会嘉宾表示,新型电力系统是新型能源体系的重要组成和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载体。建议风光储氢协同发展,形成全产业链合力,推动新能源高质量发展,助力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同时,完善绿氢产业生态,培育绿色发展新动能,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加快发展清洁能源 助力构建新型电力系统

  近年来,我国可再生能源发展不断实现新突破。截至2023年底,全国可再生能源发电总装机达15.16亿千瓦,占全国发电总装机的51.9%,在全球可再生能源发电总装机中的比重接近40%;全国可再生能源发电量近3万亿千瓦时,接近全社会用电量的1/3。

  以光伏行业为例,据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名誉理事长王勃华介绍,2023年我国光伏产业新增装机超过216吉瓦,全球占比历史性超过了50%;累计装机接近610吉瓦,助力可再生能源装机历史性超越了火电。2023年国内光伏制造业产值超1.75万亿元,同比增长17.1%,多晶硅、硅片、电池、组件四个主产业链环节产量同比增长均超60%。

  随着风电、光伏等新能源电量占比不断提升,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日益迫切。

  “建议加强新型电力系统顶层设计,统筹推进新能源大基地建设,统筹提升电力系统调节能力,推动电力领域科技创新,加快推动新型电力系统建设。”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专职副理事长王抒祥表示,研究适应大规模高比例新能源友好并网的先进电网和储能等新型电力系统支撑技术,开展高比例新能源和高比例电力电子装备接入电网稳定运行控制技术研究。加大新技术应用示范的支持力度,加快新型电力系统、储能、氢能、CCUS等标准体系研究,发挥标准引领作用。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王志轩表示,从未来发展趋势看,我国可再生能源发电比重将快速提高,要加快构建适应新能源大规模发展的新型电力系统,强化能源电力发展规划。要坚持协同发展。由于新能源的特性决定了难以单独由新能源保障能源供应安全,能源电力协同发展是电力系统特性、能源产业链上下游特性,以及我国国情决定的。

  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秘书长郭奎龙介绍,2023年以来新能源发电行业保持增长态势,我国企业实现227个签约项目,合同总额264.7亿美元,同比增长37%,占电力行业全部签约项目总金额的51.5%。新能源发电项目从规模扩张向专业化、集约化转变。

  “为促进清洁能源高质量发展,我们要建立多层次协调机制,更要利用科学技术,朝着更加绿色、开放的方向发展能源新科技,让国际能源合作惠及世界各国。”中国产业海外发展协会会长和振伟说。

  发展氢能产业生态 培育绿色发展新动能

  氢能是新型能源体系的重要部分。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加快前沿新兴氢能、新材料、创新药等产业发展”。

  氢气品质移动检测车、一体化移动式燃料电池用氢质量分析仪、5兆瓦碱性电解水制氢系统一体化测试平台、一站式海上绿色氢醇氨生产作业系统、基于智能驾驶的氢燃料重卡车……本届博览会上,众多氢能新技术、新产品及应用场景案例集中展示。

  在本届博览会期间举行的国际氢能创新合作论坛上,商务部投资促进事务局副局长李勇表示,氢能是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点方向,是构建绿色低碳产业体系,打造产业转型升级的新的增长点,对于构建新型能源体系、实现“双碳”目标具有重要意义。随着科技创新不断为氢能产业的赋能,氢能应用场景不断涌现,氢能投融资热度将持续增长,产业发展态势将持续向好。

  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欧阳明高表示,当前,我国在氢能核心关键技术,如燃料电池和电解槽方面,已取得了重大的技术突破。要以绿氢制备和燃料电池为龙头,带动氢能全产业链商业化发展。

  “当前,清洁低碳氢能创新应用工程和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城市群建设提级步稳,可再生能源制氢大基地建设,海洋氢能等创新应用工程加快实施,全产业链关键技术攻关及装备自主化持续推进,氢能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动能日益强劲。”国家能源集团总经理助理、董事会秘书黄清表示。

  与此同时,本届博览会期间,世界级绿氢生态创新区“氢洲”项目(以下简称“氢洲”项目)发布,将在鄂尔多斯打造全球领先的可再生能源制氢大基地,最终实现绿氢产能每天超700吨;落地我国首个绿色氢能关键装备检测实证基地;打造全球首个以氢能为内核的科技创新示范基地;建设绿色氢能国际示范合作平台。

  “作为规模化、一体化、生态化、市场化绿氢项目落地解决方案,‘氢洲’项目以建设鄂尔多斯世界级绿氢生态创新区为目标,依托鄂尔多斯丰富资源基础,发挥国家能源集团多元应用场景优势、中国氢能联盟生态优势以及氢能关键技术创新优势,落地清洁能源供应场景、创新氢储运场景、多元化应用场景和产业服务生态场景。”中国氢能联盟秘书长刘玮介绍,下一步,该项目计划在青海、甘肃、新疆等同类型地区复制推广,为我国万亿产值规模氢能产业集群建设提供支撑。(人民网记者 杜燕飞)

  (人民网记者 杜燕飞 实习生张亚舒对本文亦有贡献) 【编辑:胡寒笑】